《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指出,對子宮內膜異位癥(EM)相關不孕癥,尤其是囊腫直徑大于4cm、不孕時間長者,應首選腹腔鏡囊腫剔除術,分離囊腫與周圍的黏連,開窗吸盡囊內液體,沖洗后剝離囊壁。創面以低功率的電凝或縫合止血,手術時盡量保護正常的卵巢,同時行宮腔鏡檢查和輸卵管通液術。其實臨床操作中仍需考慮諸多因素,因此手術適應證仍無定論。年輕女性;不孕時間小于4年;男方精液指標正常;子宮正常或可治療的子宮不孕因素;排卵正常或易治療的排卵障礙;可選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有限;適宜行腹腔鏡手術的;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能夠接受6~15個月的間歇試孕期等均為應考慮的適應證。生長迅速、超聲提示囊腫性質可疑、妊娠過程中潛在破裂風險、IVF前無法取到正常卵巢中的卵泡也是手術指征。

手術操作必須盡量減少對卵巢的損傷(不論剝除或者消融技術)。為此,需要有經驗的手術醫生和適宜的手術方法。EM手術的專業水準與隨著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壁一同剝除的卵巢量呈負相關。事實上,手術醫生的經驗會影響IVF婦女手術后的活產率。
消融技術為通過雙擊電凝、CO2激光、等離子能量汽化等技術破壞囊壁。汽化技術能快速、容易地汽化囊腫的內壁,對正常的卵巢皮質熱損傷較小。有文獻報道對于一些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超過5~6cm),可以采取兩步法:第一次腹腔鏡手術活檢明確診斷,應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3個月;第二次腹腔鏡對內壁進行消融。經GnRHa治療3個月,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大小可以減少到50%。竇卵泡計數和抗菌勒激素(AMH)水平測定結果顯示:兩步法對卵巢功能的損害較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要小。
聯合手術法兼具剝除和消融兩種方法的優點。先采用剝除法切除大部分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如果剝除過程中引起出血或者剝離界限不清,則停止囊腫剝除,減少切除正常卵巢以及卵巢門而引起出血的風險,然后采用消融技術去除卵巢門附近殘留的囊壁。必須仔細
消融所有殘留的囊壁以避免復發。在一項使用聯合技術的研究中,術后6個月陰道超聲檢查結果提示基礎竇卵泡數(AFC)和卵巢體積正常。